液压支架是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采面矿压以外载的形式作用在液压支架上。在采面围岩和液压支架相互作用的力学系统中,若液压支架的顶板作用与各支承件合力在液压支架上的外载合力正好同一直线,则该液压支架对此采面围岩十分适应。1954年英国装备了一个液压支架工作面,当时以英国和联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主要发展结构简单的支撑式支架,分别为垛式和节式支架。
直至70年代之前,支撑式支架一直 是世界上主要的架型,但这种支架稳定性和抗水平载荷能力差,只能用于中厚以下的缓倾斜煤层,支架损坏率高,而且挡矸封闭性差,无法适应中等稳定以下的顶板。从60年代起,苏联、匈牙利和法国等先后研制了掩护式支架。由于这种支架稳定性和掩护挡矸性都较好,调高范围大,所以逐渐发展推广,早期大多为短顶梁插底式的支掩掩护式支架,虽可适应松软顶板条件,但支撑能力低,工作空间小,配套复杂,生产能力低。7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引进并研制了掩护式和支 撑掩护式支架,并创造了带平衡千斤顶的支顶掩护式 支架,在架型和结构上都取得重大突破,使这种支架不仅具备传统掩护支架的基本优点,同时大大提高了支撑能力,加大了工作空间和配套能力,而且支架的结构和操作都比较简单。支撑掩护式支架则吸收了支撑式和掩护式支架的基本特点,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从70年代末以后,支撑式支架逐渐被掩护式和支撑掩护式支架淘汰。中国自60年代起就开始研制液压支架,70年代相继研制成功了各种主要架型,80年代获得大量推广 应用。至90年代初,中国煤矿液压支架工作面的煤炭 总产量已达到1.5亿t/a左右。
从80年代中期起,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液压支架主要向可靠、快速和自动控制方向发展, 以满足高采煤的要求,为此大力发展和推广电液自动控制技术,改善供液系统,提高支架的支撑能力和可靠性,简化结构和操作。其它一些国家又根据不同的生产地质条件发展相适应的优化合理的架型,包括各种特种液压支架,提高液压支架的使用性能,扩大适用范围。